潛水存危機 疏忽易遇溺

在一個炎熱的下午,救護車送來一個遇溺獲救的青年,到達急症室時他是完全清醒的,但是由於意外發生後他受驚過度及有點不適,所以便送院作進一步檢查及觀察。

由於曾遇溺,所以青年照 X光檢查肺部並留在病房進行觀察,以便排除出現繼發性溺水的可能。在病房內與他閒談,得知他當天是與朋友到西貢遊船河。他自問泳術雖不算精湛,但在海中游泳不會有問題,所以當遊艇到達某海灘附近時便跳入海中暢泳。朋友更早有準備,帶來潛水鏡及吸管進行浮潛,他好奇之下借來一試。

吸管入水不知所措
正當他享受着浮潛的樂趣時,突然一個浪湧來,海水進入吸管內,使他無法經吸管呼吸,更同時吸入一大口海水。他一時受驚不知所措,只知自己繼續經吸管吸入大量海水,身體亦開始下沉,幸好同行的朋友發現,將他救起。

近年來潛水活動在香港漸趨普及,很多人即使不太懂水性亦參與潛水活動。浮潛所使用的吸管可幫助使用者不用伸出水面呼吸,水肺潛水所用的壓縮空氣供應裝置,更可令潛水員長時間逗留在水底,但是當有問題發生時,這一類不熟水性的人通常都不懂得怎樣應付,繼而遇溺。所謂「欺山莫欺水」,參與任何水上活動前,應先學好游泳這個基本功,千萬不要「未學行,先學走」。


資料來源:體育及運動醫學碩士、運動科學哲學博士陳國基醫生

靈魂出竅

一個下午,急症室護士在搶救一名清醒但血壓低的中年病人;他除了膽固醇稍高外,身體一向健康。今天他胸口突然劇痛,心電圖顯示心肌梗塞;院方安排他入住心臟深切治療部,並準備作心血管造影及「通波仔」。突然,出現了不尋常的寧靜──心臟監察儀的咇咇聲突然停止,顯示屏的竇性心率變了心室纖顫,病人已陷入昏迷,頸部的脈搏停止跳動,護士即時呼喚醫生。

心臟病患者增加
醫生迅速拿起兩個「電熨斗」(心臟除顫器的電極),緊貼病人胸口按下電震按鈕,病人彈跳了一下,顯示屏的心電圖即時回復為竇性心率,病人脈搏再現,神志清醒過來。這證明了第一時間除顫是極為有效的!

一直都不肯定死後的世界是怎樣,看過電視紀錄片一些「死過翻生」者自述靈魂出竅,脫離軀殼時所看見的各種奇異情景;由於好奇心的驅使,護士禁不住問病人:「你剛才有沒有看到甚麼呢?」病人回答說:「沒有呀,剛才只是睡着了。」

近年,本港心臟病人越來越多,猝死個案趨增加;心臟停頓為生與死的臨界,為急症中急症之首,需分秒必爭。除顫是最有效及第一線的起死回生方法,隨着每一分鐘的過去,成功救活的機會下降約一成。香港大部份在院前心臟停頓的病人,由於得不到第一時間除顫的關係,抵院後返魂乏術。我們應該仿效歐美先進的國家,在公共人流多的地方配備這救命裝置,而且要全民普及心肺復蘇法及除顫法的教育,不能單靠消防救護人員!


撰文:急症科專科醫生鍾展鴻